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,必须马上找人修理。来到零工市场,师傅很多,犹疑间,看到角落里一个师傅面无表情地瞅着我。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:自信,用不着跟别人争抢。我冲他一招手,师傅跟我来了。到家后,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:“有点麻烦,管子折在墙里了。”我问:“多少钱? ”师傅张开巴掌:“五十元。”我一愣,去年下水道堵了,找人疏通,收了两百元。修好后,我掏出一张一百元钞票递给他。他接过去,给我找回五十元,说:“谢谢,我只收五十元,不能多收你的钱。”临出门前送我一张名片,告诉我他姓周,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。 没过多久,厨房棚顶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。打电话找老周。不多时,老周来了,他跟我说,这回咱不能只用胶水粘上,还要再排上一圈儿钢钉,双保险。我听了表示赞同。我夸他真行,啥活儿都会干。他笑着说:“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。我的老本行是钣金工,打个水桶、炉筒什么的。退回三四十年前,我这手艺很吃香哪!现在我这手艺用不上喽。” 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,我赶紧说:“你这不挺好嘛,这个年纪还能靠劳动、凭手艺赚钱,服务于民,效力社会,多好啊!” 我的话又让他高兴起来,他扭头跟我说:“手艺被淘汰了,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;这人要是被淘汰了,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。所以,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,人哪,多大岁数算老?不想干活儿了,得靠别人养活了,这才是真的老了。”也许是这番话又引起了更多的感慨,老周的话一下多了起来。他说:“其实,我不是因为缺钱才出来干活儿的。我老伴儿走得早,姑娘是我自己拉扯大的,她大学毕业去了珠海,在那儿成了家,可我就是闲不住,愿干活儿,看见活儿手就痒痒。”我听得连连点头。他哈哈一笑,摆手说:“不唠了,干活。”抄起钉枪,啪啪啪,很快活儿干利索了。 “这回该给你多少钱?”我有了上次的经验,故意这样问。“一百二。他回答得干脆利落,“一百元的手工费,二十元是材料钱。”我又想多给些。他连连摆手:“不用。多要心里不踏实。” 我还想再跟他说点啥,这时他的电话响了。接完电话,他冲我一 努嘴:“瞧,又来活儿了,我得赶紧走。”说完,拎上工具兜走人了。 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,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。那幸福感来自他对劳动的热爱,对自己手艺的自得与自信。
作者:尚书华
摘自:《意林》
时间:2022年11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