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做深、做实、做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焕发基层新气象,造甲乡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之路,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,围绕群众需求,吹响文明新风号角,让“文明实践”直抵人心,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造甲乡落地生根。
做好制度文章,文明实践实现标准化。
自2018年起,全乡建立了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,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。先后制定、印发了《造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实施方案》《造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》以及各实践站理论宣讲室、市民教育室、文化活动室、科普宣传室、健身活动室相关制度规范,加大协调推进力度,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。
2021年,造甲乡明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阵地、组织架构、人员配备、设施设备、制度上墙、档案资料六有标准,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、有活力、可持续。
做好结合文章,文明实践实现多元化。
4月,造甲乡成立“红源·志造”志愿服务项目,有志于探索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的志愿服务项目,专注于尝试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,旨在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乡村健康发展的道路的志愿服务项目。
造甲乡充分整合线上线下两大阵地平台,线上,通过长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,广泛征集群众需求,充分对接群众“需求侧”,形成“群众点单,志愿者接单”的志愿服务模式;线下,依托自身优势和村域特色建立阵地开展活动。立足本地实际,依托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,造甲乡打造了集党史学习、思想教育、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,馆内陈设的红色主题内容,有图文展板、有音像体验,不仅是让党员干部们接受生动的党课教育,更是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党史。
做好统筹文章,文明实践实现常态化。
造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了理论宣讲、移风易俗、卫生健康、教育体育、文化文艺、科技科普、法律服务、绿色环保、乡村振兴9支常备志愿服务大队,实现志愿服务“全方位”,将志愿服务真正“扎根基层”,送到群众的“心坎上”。为推进辖区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开展,丰富居民文明实践活动菜单,造甲乡着力统筹用好党员志愿者、青年志愿者、巾帼志愿者、社会志愿者以及群众志愿者多方社会力量,共同推进志愿服务进入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时期,为打造文明造甲凝聚更多志愿者力量。
“群众在哪儿,我们就要把文明实践之风带到哪儿。”截至目前,造甲乡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,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400人次,各项文明实践服务正向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方向发展。(撰稿人:沈思彤;审核人:孔练)
|